流心黑芝麻彩色汤圆

元宵节的固定传统食品,当然是北方元宵,南方汤圆啦!

虽然只是汤圆/元宵一味食物,却能做出无数的变化来,在皮上可以做花样,还可以做出不同的汤底,至于馅料,那更是花样迭出了,这三者排列组合一下,产生出来的汤圆品种,虽不说是真正的无穷无尽,怕也是难以计数的了。

在这无数的花样里,我最爱的是黑芝麻馅,至于皮儿呢,倒是不挑剔,搭配的甜汤最爱的是家乡的姜糖水和甜酒酿,要是很甜的芝麻馅,那还是配煮汤圆的清水就好,清爽宜人。

今年的元宵节,做了馅大皮薄的流心黑芝麻汤圆,真正的咬上一小口,浓郁喷香的黑芝麻馅就缓缓的流淌出来 O(∩_∩)O~ 

不过要做到馅大皮薄,又要做到流心,是会有点小问题的,那就是汤圆煮好后,大颗的馅心化开,原本饱满的汤圆会瘪下去一部分,味道嘛,那是一级棒!

芝麻流心馅原料:

1杯生的黑芝麻
1杯压实了的红糖
4到6大勺黄油
1/4 到1/3杯水

 

做法:

将买来的黑芝麻仔细过筛,筛掉里面可能藏着的沙砾,如果有时间,可以把芝麻过水洗一下,晾干后再用。

如果买的是炒过的芝麻,就不用多做这些步骤了,不过直接买炒过的芝麻,做出来的芝麻馅儿,没有现炒现做的香。

将芝麻放在铸铁锅里,小火慢慢的炒,时不时用搅拌棒搅一搅,炒到能闻到芝麻香,芝麻微微变为米黄色为止。单纯的黑芝麻颜色太深不好判断,就混入一点白芝麻进去,从白芝麻的颜色就很好判断什么时候该出锅了。

炒好的芝麻晾凉后,用咖啡研磨机coffee grinder磨成粉

把黄油,红糖和水放入铸铁锅,中火,烧开,用搅拌棒不时地搅一搅,直至红糖融化

加入磨好的黑芝麻粉

搅匀

盛出来,放冰箱冷藏至芝麻馅冷却凝固变硬

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剂子,揉圆

我这次做的馅料剂子比较大个儿,馅大皮薄嘛,自己在家做吃的,就胜在真材实料上了

等馅料冷却凝固的同时,准备了用糯米粉做的彩色汤圆的面团

全部都是纯天然的色彩,紫色的是加了紫薯泥,红色是加了打成浆的甜菜根,黄色的加了胡萝卜泥,绿色的加了菠菜泥,棕色的加了可可粉

将面团分成馅料一半大或者同样大小的小剂子,在掌心上捏扁,包入黑芝麻馅,收口,再揉圆。

每个颜色一排,最后做了排彩色的,也挺好看

烧开一大锅水,水开后放入汤圆,煮到汤圆浮到水面上来就可以捞出来了

因为用的蔬菜泥,煮好的汤圆基本保持了鲜艳的色彩

咬一口,滚烫又喷喷香的芝麻馅就淌出来啦!

来一碗?O(∩_∩)O~

紫薯干

从商店里买的紫薯干很难吃,一生气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批 O(∩_∩)O~ 

我对于红薯干紫薯干,是超级有怀旧感情的。广西老家多山地,对于传统的农耕方式并不太有利,除了稻田梯田外,在山上沿着山势开垦出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农民们大多用来种点蔬菜,自己家吃,多余的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以红薯芋头玉米类最为常见,这类农作物种下去不需要费大力气栽培管理,产量还不低,大家都爱种。

我们家在一座小山上还曾经有过一块小小的菜地,这块地怎么来的我不太清楚,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这曾经是个小小的儿童乐园。 我们家的小菜地上有种南瓜,红薯,佛手瓜,间或还有点玉米和空心菜。这些红薯和瓜类的嫩叶还可以炒了吃,嫩生生脆爽爽,还很嫩滑,很多人家都爱吃。其中以红薯苗和佛手瓜苗最好吃,清亲爽脆又甜又嫩。后来离开了广西,再也没有吃过佛手瓜嫩苗。红薯叶子在北美的亚洲超市常常见到,佛手瓜苗一次也没见到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吃,而且还很好吃。

等到了秋天,把地一翻,还能挖出来不少红薯。蒸着吃,煮着吃,做糖水,红薯太饱肚了,这么直接吃不了多少,多余的我们就用晒红薯干。

我妈我外婆都善于做这类干货,大约是环境和条件使然,老百姓们都善于将略略富余的食物,或风干,或腌制,或蜜饯,让食物的保质期延长延长再延长。在这过程中,诞生了无数舌尖上和记忆中的美味。

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秋天的山谷,阳光和煦温暖,并不经常下雨,空气干燥,是个山里人家做干货的好季节。大家都买红薯,家家户户煮了红薯,有的还顺带煮上花生,不用剥皮,直接切开,一片片平摊在大大的扁扁的竹子薄片编织成簸箕上,放在秋天暖暖的阳光下面晒。有更大规模的,竹子簸箕不够用了,就把一块平摊的水泥地收拾打扫干净了,摊晒在地上,连楼梯的扶手都会利用起来,热闹的时候,我们当时住的家属大楼,从二楼的栏杆到五楼的楼顶,都晒着红薯干,颇为壮观。

这是我和小伙伴们狂欢的季节 O(∩_∩)O~   全天候沐浴着秋日阳光的红薯干,吃起来干爽糯口,有太阳的香气。每天放学回家,就赶快跑去尝尝看今天红薯干晒的是不是又干了一点,口感是不是更好了一点,隔壁阿兰家的有没有我们家的好吃。。。到了最后,我外婆就经常嗔怪:“红薯还没干呢,晒着晒着就没啦!”

小时候纯粹深紫色的紫薯并不常见,通常都是黄色,米白色,还有着淡淡一圈圈紫红色的花心薯。

现在紫薯在亚洲超市里面,很常见了。不过最常见的那种白色表皮的紫薯,做成红薯干,不太好吃,淀粉含量太高了,做出来的薯干太干,容易噎着,最好吃的是那种外面紫红色里面也是同样紫红色的紫薯,大爱。

这一筐里面有白皮紫心的紫薯,紫皮紫心的紫薯,还有黄皮黄心的红薯

挨个儿洗刷干净,放进垫了蒸架大锅

大火烧开后,转成中火蒸30到40分钟,时间长短根据红薯多少和大小来决定

紫薯微微绽开,露出里面美丽的紫红色

剥开一点看看,很明媚很娇艳的紫玫瑰红色

白皮的紫薯切开来,是很正的紫色

把几种红薯都分别去皮,切成长条,放到风干机的架子上

设置到水果/蔬菜档,即135F/ 57C

风干机吹了八九个小时,都已经半干啦

风干好的红薯干,可以这么直接吃,就已经很好吃

我最爱的吃法,是用个袋子给装好,放一放,放上半天或者一晚上的,红薯干内部剩余的水分会在袋子里循环,逐渐的把被风干得有点硬的表面重新变的柔韧,吃起来,软中带轫,有嚼头,口感也好。

因为这种紫薯干自身糖分高,表面会微微闪亮,透着迷人的光泽,是我的最爱 O(∩_∩)O~。。。

相比之下,白皮紫薯淀粉含量高,做出来的卖相差一点,口感也差一点,没有光泽感,口感也偏硬一些

皮黄心的红薯做出来薯干无论卖相和口感都很不错,比较接近小时候的味道

因为是风干机做出来的,虽然干净快捷,总觉得缺少了阳光的味道。

吃几块红薯干,喝几口咖啡,想了想,缺的哪里是阳光,缺少的是记忆里的旧时光和跟小伙伴们一起偷吃的童趣。

同样的食物,中间隔了悠长的时光和距离,做得再像,味道也再不是一模一样了。

黑糯米甜酒酿

我们那里的甜酒酿,别的地方也叫酒酿,米酒,甜米酒,四川人称为醪糟的,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东西,糯米蒸熟或者煮熟,晾凉,混入酒曲,再经过一定的时间发酵而成,可以不过滤,直接食用。甜酒酿的滋味是很直白很浓郁的米甜味,带着酒味的芬芳。

古代称之为“醴”,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里面的那个“醴”,这话多多少少给“醴”带来了点贬义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说明了甜酒酿极高的普及性,还有它的甘醇甜美的味道已是深入人心。 

小时候家里常做甜酒酿,我们那里晚上的夜宵摊上流行酒酿丸子,就是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包入油光发亮香喷喷的黑芝麻花生馅,混着酒酿一起煮熟,放上红糖,点上姜汁,有时候还打个蛋在里头,快速的搅成丝丝缕缕的蛋花,热热的稀里呼噜一碗吃下去,虽然现在看来是高热量高糖分的一碗宵夜,在湿冷的南方冬夜里,却能让人的胃口一下都熨帖了,甜甜的热汤和里面的姜汁能让人微微的出一点小汗,暖和又舒服。 糯米团子软化黏糯,花生芝麻馅喷涌而出的香气,吃完了,觉得人生真美好。

甜酒酿的第二个大用途,是用来腌酸。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异军突起,火速走红全国大江南北,里面的酸笋酸豆角自带奇异浓郁发酵的酸香气,有人恨之入骨也有人爱的如痴如醉(比如说我自己 O(∩_∩)O~),尽管口碑褒贬不一,倒是给全国人民狠狠的普及了一下广西的酸。

酸类似于四川的泡菜,有多种的分门别类,细分下来,各家还有各家不外传的秘籍,做得好的酸摊,队伍一样排的老长老长。 柳州街头常见的酸摊,一字排开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豆角酸,刀豆酸,萝卜酸,莴笋酸,藠头酸,姜蒜,萝卜酸,辣椒酸,木瓜酸,白菜酸,黄瓜酸,桃子酸,梨子酸,芒果酸,马蹄酸。。。。。。有的按体积卖,有的按重量卖,顾客人手一个小盆,套上塑料袋,可以自行挑选心仪的酸,然后递给老板,称重,大块的酸还给改刀成小块,末了,再浇上一两勺酸水和辣椒水,拿着竹签,可以边走边吃,也可以就直接坐在酸摊边的小桌子边小椅子上,就地大快朵颐,不够还可以随时添加。

柳州的酸,甜酸口味的比例拿捏得当,大多数的酸吃起来都是脆生生的口感,柳州人都能吃辣,吃酸的多半还要浇上一两勺辣椒水,酸酸甜甜辣辣的吃下去,夏天能解暑生津,冬天能让人清火祛湿,老少咸宜,也吃出了柳州妹子的泼辣爽利明艳。

这个酸,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那一块儿都是用甜酒酿来泡制的。我妈虽然做饭水准一般,做酒酿倒是非常有一手。印象最深的的是煮好了糯米饭,撒上捣碎了的酒曲拌匀,盖好,外面还要用一床专用的小被子包裹起来,为的是保温,最外头还要系上绳子,起固定作用,现在想来,那个绳子恐怕也是为了防止我偷吃的吧? 哈哈,去问母后大人,那当然得到坚决否认的回答 O(∩_∩)O~ 

几天后,就有淡淡的甜酒香从小被子里一点点渗透出来,这个时候,就意味着酒酿成熟啦! 新酿好的甜酒酿,芬芳沁人心脾,入口甘甜,混着浓郁的酒香,这个酒香,又不同于蒸馏过的米酒白酒那种浓烈辛辣的酒香,而是温和的含蓄的在蕴含在糯米粒之间的甜香味里。我一直都觉得甜酒酿就该直接这么用勺子舀着大口大口的吃,好在那个时候没有小孩不能摄入酒精的限制,不然我该少了多少乐趣啊!

做好的酒酿,老妈通常留出一小部分吃的,剩下的,都放入酸坛里面去腌酸了。 我小时候对此还颇有意见,酸哪有甜滋滋的酒酿好吃啊! 等过了一段时间,酸坛开始出产咸鲜韧脆的各种豆角酸萝卜酸姜蒜藠头酸,就着夏日的白粥,一碟又一碟,之前的小不快,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啦。

可惜的是,到了后来,越来越少的人家还用这个古早的方法做酸了,大家都改成用醋和糖了,有些店家为了牟利,连蔗糖都省略掉,用醋精和糖精勾兑,虽然酸坛还是一样摆着,里面的内容已经变了。 再后来,家里再也不允许我们去街上小酸摊吃酸了,怕不卫生,也怕被过多的糖精和醋精腐蚀了身体。 等我离开广西老家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用甜酒酿腌酸这一茬了。

本来说甜酒酿的,这一说又说远了,可能最近临近过年,思乡情切,思绪绵长,不知不觉写了好多,O(∩_∩)O~

言归正传,来说做这个甜酒酿。

我们通常都是用白糯米来做的,做出来的酒酿洁白绵软又甜蜜,上次去中国城买菜的时候,看到黑糯米,就想着做个黑糯米版的,很久以前折腾过紫米版,红米版还有糙米版的,效果都不错,黑糯米的效果肯定也差不了。

做出来后果然很好吃,自鸣得意得很,保不齐下次脑洞大开再折腾个别的什么版本出来。

原料:

1杯糯米
1杯黑米
1又1/2到2茶勺酒曲粉
冷开水适量
水适量

做法:

将糯米和黑米都分别煮成饭

糯米吸水性比一般的米差,放水应该比正常的米略少一点

我用象印电饭锅,用quick即快速煮饭档就行。

分开煮两锅饭,因为我想要两种颜色相间的效果,如果混成一锅来煮,也不是不可以,就会混成一个颜色了。

煮好的两种米饭,分别晾凉后,倒入同一个大碗里,轻轻搅匀

糯米饭凉下来后黏性很大,一边搅可以一边加点冷开水

买来的酒曲球,细细的捣碎

撒入糯米饭

轻轻拌匀,表面整平,用勺子在糯米饭中间挖一个小洞

盖好,放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发酵两到三天时间。

时间不能严格限定,得看室温和发酵条件,最靠谱的是到了发酵后期,用干净无水无油的勺子挖一点出来试试,够甜了就是发酵好了,不够甜就多放一天。

也要当心不要放太久,发过头了的话,酒味会比较重。

发酵好了黑米甜酒酿,出汁很多,整个糯米层层几乎是悬浮在碗里的,中间挖洞就是为了能特别直观的看到出酒的情况。

甜酒酿放冰箱冷藏保存,据说兑一点冷开水再放冰箱能延长其保存时间,我一般都不加,舍不得破坏那个甜蜜的味道,何况很快就会被我们消灭光啦,犯不着担心保质时限的问题。

冰镇后的甜酒酿,冰爽甜蜜,我超爱直接这么用小碗盛了吃。后来发现有个人比我更加热爱冰镇甜酒酿,那就是我老公!O(∩_∩)O哈哈哈~,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我俩连在吃饭上都这么合拍!

炎炎夏日的时候,回家前想着冰箱里面还有一碗冰镇好的甜酒酿等着,心头轻松而宽慰,是生活中的小美好小幸福。

吃了麻辣火锅后,来一碗冰镇酒酿,消解了满口的麻辣油腻,火辣辣的舌头得到极大的慰藉,也是个小美好小幸福。 O(∩_∩)O~

做点糯米丸子,跟甜酒酿一起煮熟,连糖都不必加,也是甜蜜软糯好吃,可以做宵夜,也可以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