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烤箱版烤红薯,烤紫薯

每年冬天,当凛冽的寒风来袭,也就是烤红薯飘香的时候。

红薯又称地瓜,番薯,山芋,甜薯,甘薯等等,原产于南美洲,于16世纪末期引入中国,当时中国还处于明朝时期,短短的二十年间,勤劳聪明的老百姓们就已经通过不断的摸索,掌握了红薯的种植方法,加以本土化,并且广泛推广开来。

而今的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处处可见红薯的身影。

冬夜的街道上,最诱人的,莫过于寒风中飘来的那一缕烤红薯特有的甜香,馋意跟着甜香一起袭来,不买上一两个解馋是不行的啦 O(∩_∩)O~

烤红薯其实技术含量不高,最好吃的是埋在炭火堆里慢慢煨烤出来的,其次是街头小贩们卖的那种,用炭火烘烤出来,这两种烤红薯,略带炭火的香气,揭开微焦的外壳,里面淌着糖汁,软糯香甜,滋味美妙非常,又热又烫,烫得人不由得把个烫手山芋在两只手之间倒腾来倒腾去,但是就是舍不得放下这一口美味。

现在在美国,炭火煨烤出来的红薯几乎见不到,自己做又太麻烦,所以我一般都用小烤箱来烤。

最好吃的两种烤红薯,我觉得是这种黄心的日本红薯,还有紫皮紫心的紫薯。 日本红薯很多店都有卖的,不难找,但是这个紫薯不常见,休斯顿地区的吃货小伙伴们,在Sprouts, Central Market,还有Wholefoods可以买到,别的地方连亚洲店都没有卖。 比常见的那种白皮的那种紫薯更好吃,更湿润甜糯,以前做紫薯干都爱拿它来做。(紫薯干:https://www.yankitchen.com/blog/2018/2/27/dried-purple-sweet-potatoes

这红薯和紫薯长得还挺像的,一眼看去还不容易分清谁是谁。

将红薯们清洗干净,小烤箱预热至450F/ 232C

把红薯紫薯放在铸铁小烤盘上,送入烤箱。

烤1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出炉啦。各家小烤箱火力和红薯的个头不一样,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烤红薯的时间比较好哦!  

甜甜的烤红薯香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屋子。

日本红薯的糖份高,能烤出淌着糖汁和焦糖的效果,吃起来也相当好吃,软软糯糯的,极其香甜,又粉又面,非常喜欢,更是吃出了小时候烤红薯的味道。

烤紫薯的口感相对偏干一点,没有那么湿润,但是也相当的甜糯可人。

掰开来,纹理细腻丝丝入扣,相当赏心悦目呢。

----------------The End ---------------


希望大家喜欢今天的烤红薯和烤紫薯,这么简单这么详细又这么好吃的教程,难道你们真的不打算动手试一试吗? 

看完了,请记得关注“味道Yankitchen”哦!  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活中的好味道。  如果未经作者授权,谢绝其他公众号或媒体转载,但是欢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

芋圆薏米红豆刨冰

刨冰这个小吃,好些年前曾经狠狠的流行过一阵,现在倒是很少见了,现在北美中国城里卖得更多的是绵绵冰,用更薄的刮子和机器,把大块大块的用水果或者果汁调过味的冰坨刨成一层层薄如蝉翼的绵绵冰,再浇上各种配料,好吃又冰爽。

上周末去台湾夜市,吃到了好久没有吃过的刨冰,心里又一下子怀旧起来,买了西米粉,在家也来山寨一杯芋圆刨冰 O(∩_∩)O~

刨冰也好,绵绵冰也好,制作原理是类似的,将冰块打细或者打薄,然后加上水果,或者果汁还有各色甜品配料,丰俭由人,口感和味道根据加入的toppings不同,也可以千变万化。

做起来不难,就是前期的工作有点花时间,准备了4个口味的芋圆,煮了薏米,红豆,家里没有大红豆了,用了平时做豆沙的小红豆,颜色上黯淡了一点,不够好看,下次可以改进一下。

原料:

芋泥
黄心红薯泥
白心红薯泥
紫色红薯泥
西米粉(tapioca starch)适量
小红豆
黑糖
薏米
蜂蜜
水适量
1到2大勺炼乳

做法:

各色红薯和芋头分别蒸熟,去皮,捣成泥。

芋泥和紫薯泥比较干,边捣边加了点水。

趁热加入西米粉,分别揉成面团

案板上,把每个面团都分成三四个小剂子,揉成细长条

用刀或者刮刀切成小块

做好的芋圆生坯

白心的红薯和黄心的红薯这会儿看起来已经没啥差别了,都是浅黄色

将薏米加水,煮至软烂,关火,加入2大勺蜂蜜,搅匀

小红豆也加水,煮至豆子软糯但是又还没有爆裂开来,关火,加入黑糖,搅匀

将做好的芋圆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来,过一下凉水备用

这是一人份的

可以开始做刨冰啦 O(∩_∩)O~

刨冰机搬出来,这个机子买来有六年多了,每年夏天的时候就搬出来用用,还可以吧

装上冰块

刨冰进行中。。。

还算是挺细腻的

装入杯子

放上煮好的芋圆

再放上煮好的薏米,红豆,最后浇上炼乳

搅一搅,用勺子挖着吃,芋圆Q弹黏糯,薏米特有的糯滑,红豆的酥软,加上炼乳蜂蜜黑糖共同带来的甜蜜,真的很好吃呢!

 大热天的时候,来这么一杯,那是得多惬意的事情啊O(∩_∩)O~

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芋圆一旦跟刨冰搅在一起,尽快吃掉比较好,不然会变硬的哦。

多余的芋圆,冷冻起来,下次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直接煮就可以啦,很方便

紫薯干

从商店里买的紫薯干很难吃,一生气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批 O(∩_∩)O~ 

我对于红薯干紫薯干,是超级有怀旧感情的。广西老家多山地,对于传统的农耕方式并不太有利,除了稻田梯田外,在山上沿着山势开垦出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农民们大多用来种点蔬菜,自己家吃,多余的就拿到市场上去卖。以红薯芋头玉米类最为常见,这类农作物种下去不需要费大力气栽培管理,产量还不低,大家都爱种。

我们家在一座小山上还曾经有过一块小小的菜地,这块地怎么来的我不太清楚,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这曾经是个小小的儿童乐园。 我们家的小菜地上有种南瓜,红薯,佛手瓜,间或还有点玉米和空心菜。这些红薯和瓜类的嫩叶还可以炒了吃,嫩生生脆爽爽,还很嫩滑,很多人家都爱吃。其中以红薯苗和佛手瓜苗最好吃,清亲爽脆又甜又嫩。后来离开了广西,再也没有吃过佛手瓜嫩苗。红薯叶子在北美的亚洲超市常常见到,佛手瓜苗一次也没见到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吃,而且还很好吃。

等到了秋天,把地一翻,还能挖出来不少红薯。蒸着吃,煮着吃,做糖水,红薯太饱肚了,这么直接吃不了多少,多余的我们就用晒红薯干。

我妈我外婆都善于做这类干货,大约是环境和条件使然,老百姓们都善于将略略富余的食物,或风干,或腌制,或蜜饯,让食物的保质期延长延长再延长。在这过程中,诞生了无数舌尖上和记忆中的美味。

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秋天的山谷,阳光和煦温暖,并不经常下雨,空气干燥,是个山里人家做干货的好季节。大家都买红薯,家家户户煮了红薯,有的还顺带煮上花生,不用剥皮,直接切开,一片片平摊在大大的扁扁的竹子薄片编织成簸箕上,放在秋天暖暖的阳光下面晒。有更大规模的,竹子簸箕不够用了,就把一块平摊的水泥地收拾打扫干净了,摊晒在地上,连楼梯的扶手都会利用起来,热闹的时候,我们当时住的家属大楼,从二楼的栏杆到五楼的楼顶,都晒着红薯干,颇为壮观。

这是我和小伙伴们狂欢的季节 O(∩_∩)O~   全天候沐浴着秋日阳光的红薯干,吃起来干爽糯口,有太阳的香气。每天放学回家,就赶快跑去尝尝看今天红薯干晒的是不是又干了一点,口感是不是更好了一点,隔壁阿兰家的有没有我们家的好吃。。。到了最后,我外婆就经常嗔怪:“红薯还没干呢,晒着晒着就没啦!”

小时候纯粹深紫色的紫薯并不常见,通常都是黄色,米白色,还有着淡淡一圈圈紫红色的花心薯。

现在紫薯在亚洲超市里面,很常见了。不过最常见的那种白色表皮的紫薯,做成红薯干,不太好吃,淀粉含量太高了,做出来的薯干太干,容易噎着,最好吃的是那种外面紫红色里面也是同样紫红色的紫薯,大爱。

这一筐里面有白皮紫心的紫薯,紫皮紫心的紫薯,还有黄皮黄心的红薯

挨个儿洗刷干净,放进垫了蒸架大锅

大火烧开后,转成中火蒸30到40分钟,时间长短根据红薯多少和大小来决定

紫薯微微绽开,露出里面美丽的紫红色

剥开一点看看,很明媚很娇艳的紫玫瑰红色

白皮的紫薯切开来,是很正的紫色

把几种红薯都分别去皮,切成长条,放到风干机的架子上

设置到水果/蔬菜档,即135F/ 57C

风干机吹了八九个小时,都已经半干啦

风干好的红薯干,可以这么直接吃,就已经很好吃

我最爱的吃法,是用个袋子给装好,放一放,放上半天或者一晚上的,红薯干内部剩余的水分会在袋子里循环,逐渐的把被风干得有点硬的表面重新变的柔韧,吃起来,软中带轫,有嚼头,口感也好。

因为这种紫薯干自身糖分高,表面会微微闪亮,透着迷人的光泽,是我的最爱 O(∩_∩)O~。。。

相比之下,白皮紫薯淀粉含量高,做出来的卖相差一点,口感也差一点,没有光泽感,口感也偏硬一些

皮黄心的红薯做出来薯干无论卖相和口感都很不错,比较接近小时候的味道

因为是风干机做出来的,虽然干净快捷,总觉得缺少了阳光的味道。

吃几块红薯干,喝几口咖啡,想了想,缺的哪里是阳光,缺少的是记忆里的旧时光和跟小伙伴们一起偷吃的童趣。

同样的食物,中间隔了悠长的时光和距离,做得再像,味道也再不是一模一样了。